湯姆遜 (Sir J. J. Thomson) 1856 - 1940

(相片下載自 ChemTeam Photo Gallery)

在1884年湯姆遜年僅28歲,就擔任英國劍橋大學卡文的斯(Cavendish)實驗室的主任。這位被稱為「年輕小伙子」自己也感到十分驚訝,想不到這位年輕人卻使設備簡陋的實驗室轉變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實驗核子物理重鎮。

湯姆遜和他的學生盧瑟福是最早證實空氣被X射線游離。從這游離現象推導出游離輻射 (放射線),也就是由原子釋出能量範圍廣大的電磁波和粒子輻射。湯姆遜最負盛名的貢獻是探討陰極射線的性質,也就是電子的性質。他藉著電場以偏轉陰極射線;在過去是用磁場使它子偏轉。他終於證實電子為帶負電的粒子。接著他又測定電子的質量,約為氫原子核的二千分之一。在當時它子是被視為最小的粒子。

電子是屬於次原子級的粒子,湯姆遜是證明次原子級粒子存在的第一位,從此打開了次原子級的門戶,導致他的高足盧瑟福在核子物理領內的貢獻。後來湯姆遜證實電子和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會產生X射線,而X射線和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卻會產生電子。

 

第一個原子模型也要歸功於湯姆遜,也就是聞名的「葡萄乾布丁模型」。他繪出原子為一球形,充滿了正電荷,同時也有相同數目的負電荷(電子)。在1906年湯姆遜因在電子和氣體導電兩方面的卓越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摘錄自清蔚園科學館 http://vm.nthu.edu.tw/science/shows/atom/at1.html)